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六

病馀憔悴拊空尊,子细思量意却昏。
便觉阳和振枯槁,不须方士致幽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六》是北宋时期诗人李之仪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属河北),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进士。师从范纯仁,后在苏轼的定州幕府任职。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以其尺牍书法著称。在仕途上,他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等职,最终在徽宗初年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太平州,再迁唐州,终年八十余岁,以朝请大夫身份去世。
  1. 诗歌原文
    病馀憔悴拊空尊,子细思量意却昏。便觉阳和振枯槁,不须方士致幽魂。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李之仪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病余憔悴”描绘了诗人病后身心俱疲的状态;“子细思量意却昏”则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迷茫与困惑。
  • 情感表达:虽然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悲伤或痛苦的情绪,但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苦闷。
  • 艺术风格:此诗用词平实而不失深意,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文化背景:宋代是一个诗词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多有咏梅、咏菊之作,李之仪的创作也体现了这一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常被用来表达高洁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此诗作于李之仪被贬期间,他在政治风波中遭遇了打击,生活困顿,身体亦受疾病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以梅花为题,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梅花因其坚韧不拔的特性,成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化形象,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清高和独立。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直击人心。李之仪通过寥寥数语,将一个文人在逆境中的自我省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巧妙地融入其中。
  • 诗歌的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起承转合之间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 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李之仪的《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精神追求以及他们的文学创作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