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七

初见今年报信花,定从清浅缀横斜。
无言对我应惆怅,不复当时处士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七》是北宋时期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由李之仪所作,体现了宋代诗人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独特情感表达与文化审美追求。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与创作动机
  •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尺牍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更以其精湛的书法和尺牍闻名,被苏轼称为“入刀笔三昧”的奇才。
  • 创作缘由:诗作的创作可能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苏轼在《次韵东坡梅花十绝》中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李之仪作为苏轼的门生,很可能在受到前辈影响后,也创作了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初见今年报信花,定从清浅缀横斜。无言对我应惆怅,不复当时处士家。
  • 翻译:初见今年的梅花,如同当年报信的使者。它静静地落在清澈的小溪旁,点缀着春天的景象。虽然无言,却似乎让我感到了一丝惆怅,不再像过去那样,独自生活在那处士家中。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的描绘:李之仪在诗中通过“初见今年报信花”这样的描述,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梅花的生长状态与报信使者的轻盈、灵动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无言对我应惆怅,不复当时处士家”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对比昔日的宁静和现在的惆怅,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感。

李之仪的《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独白和情感的流露。通过对梅花的描述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