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为杨姝作

玉室金堂不动尘。
林梢绿遍已无春。
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
何妨沉醉到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 其二 为杨姝作》是宋代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恬静、超脱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面,流露出作者与世无争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之仪(约公元1001年—公元1065年),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汉族,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加之本人才华横溢,在文学界享有盛名。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美好,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赞誉。李之仪的词作在宋代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词风对后来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浣溪沙·为杨姝作》: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3. 词句解析:此词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玉室金堂不动尘”形容杨姝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没有世俗的纷扰;“林梢绿遍已无春”则描绘了春天已经过去,树叶变绿的景象,表达了词人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4. 创作背景:李之仪在这首词中不仅表达了对杨姝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生活往往充满了压力和挫折,因此这样的词作更显珍贵。

  5. 名家点评:李之仪的这首《浣溪沙·为杨姝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李之仪高超的词艺,也体现了宋代词坛的审美追求和文化风貌。历代学者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它是宋词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李之仪的《浣溪沙·为杨姝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词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