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作真赞

虎头燕颔,将军之相。
雪桧霜松,山僧之容。
以是而见,胡来汉现。
捩转面目,瞻之不足。
盛哉七百聚徒,何殊在网之鱼。
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僧作真赞》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灵澈所写,用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友人的敬意。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为僧作真赞  
贾岛  
一钵千家饭,孤云万壑秋。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楼。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身心无累着,坐听法轮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诗作背景与创作动机

  • 僧人生活:这首诗反映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僧人通常过着简朴而规律的生活,他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 诗人情感: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他朋友灵澈的影响。灵澈是一位高僧,以清静淡泊著称。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羡慕和尊敬。
  • 宗教意义:佛教中,“为僧作真赞”是一种对僧侣修行生活的高度赞扬。诗人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述,传达出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尊重。

二、诗作内容解析

  • 第一联“一钵千家饭”:这里的“一钵”,指的是僧人携带的简单餐具,象征其简朴的生活方式。“千家饭”则表明僧人的饮食并不复杂,足以支持他在众多寺庙间辗转。这体现了僧人为了修行,能够放弃世俗生活中的物质享受。
  • 第二联“孤云万壑秋”:诗人用“孤云”来形容僧人的身影,暗示他超脱世俗,独立于世间之外。“万壑秋”则形容深山峡谷中的秋天景色,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孤独。
  • 第三联“泉声咽危石”:这里的“泉声”和“危石”共同构成了一幅山水画。泉水在石缝中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在吟诵经文一般。这一细节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反映了僧人修行环境的静谧。
  • 第四联“日色冷青楼”:诗人将“日色”与“冷”字结合,形成一种寒冷的感觉,仿佛阳光也无法温暖人心。而“青楼”则让人联想到繁华都市中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僧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 最后一联“身心无累着,坐听法轮流”:在这里,“法轮”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传播佛法的人。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信仰,以及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的渴望。同时,“法轮流”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承不断,永无止境。

三、艺术特点与价值

  • 简洁明了:贾岛的诗作语言简练,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风格使得诗作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其艺术效果。
  • 象征意象: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如“一钵”、“孤云”等,这些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寓意深远。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 情感深沉:贾岛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深沉和真挚的。他通过描写僧人的生活和修行状态,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精神的敬仰和追求。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他们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为僧作真赞》不仅是一首赞美僧人生活与修行的诗作,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