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十里,疏凿高下通。
西南引潏水,北入太极宫。
居民昔为利,旧迹今可穷。
时见断石甃,龙盘戏云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清明三十里,疏凿高下通。
西南引潏水,北入太极宫。
居民昔为利,旧迹今可穷。
时见断石甃,龙盘戏云风。
李复并非创作了作品《清明渠》,而宋代诗人张舜民才是这首诗的作者。李复与张舜民、李昭玘等人有深厚的文学交往,而张舜民的作品《清明渠》则体现了其深邃的诗歌艺术造诣。
张舜民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曾历任夏阳令、潞州知州、亳州知州、夔州知州等职务,元符二年(1099年),官至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经略安抚司机宜文字。他的一生充满了仕途的起伏和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清明渠》是一首描绘水利工程的诗作,其中“清明三十里,疏凿高下通”两句展现了工程的宏大和精巧,“西南引潏水,北入太极宫”则描绘了水源的引入和利用。诗中还提到了居民因工程受益,以及可以见到断石甃和龙盘戏云风的景象。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愿景。
张舜民的《清明渠》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作,也是中国水利文化和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历史文献。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宋代时期的水利工程情况,也展示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水利文化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