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支池二首 其二

际天州县出要荒,始觉承平日月长。
一望宛无戎甲马,四围皆是汉封疆。
清笳沓沓翻新曲,寒月低低下乳墙。
说与远人知德意,九重深处是成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支池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九支池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李新,字子寿,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他的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苏轼等文学巨匠齐名。
  • 李新擅长写景抒情,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许多作品都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1. 诗词原文
    万里车书自一家,新城蜿蜿卧龙蛇。
    路民已别东西日,楼鼓初闻早晚衙。
    洗出云岩销虎穴,扫开烟瘴离椒花。
    受廛不惜躬耕去,欲与滕公度岁华。
  2. 诗句解析
  • “万里车书自一家”,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意味着无论距离多远,四海之内都是一家人。
  • “新城蜿蜿卧龙蛇”,用来形容新城的壮丽景象,如同卧龙般蜿蜒,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路民已别东西日”,意味着人民已经分赴东西各地,体现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 “楼鼓初闻早晚衙”,描述了城市早晨的景象,鼓声伴随着人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充满了活力。
  • “洗出云岩销虎穴”,意味着清除了困扰国家的障碍和隐患,使得国家更加稳固。
  • “扫开烟瘴离椒花”,形容扫除了瘴疠之地,使得人们远离疾病的困扰,生活更加健康。
  • “受廛不惜躬耕去”,表示不辞劳苦地亲自耕作,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喜爱和执着。
  • “欲与滕公度岁华”,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滕公共度佳节的愿望,滕公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贤人或者有德行的人。
  1. 历史背景
  • 《九支池二首 其二》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诗歌,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文化繁荣,科技发达,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 艺术特色
  • 李新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和谐统一,而且在内容上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文化影响
  • 《九支池二首 其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受到了后世许多文人学者的喜爱和研究。
  • 该诗也成为了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为后人了解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九支池二首 其二》不仅是李新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