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亭

茂林侵路能藏寺,乔木参天却见楼。
山石因循云外老,江声掀扑屋梢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顾氏绿阴亭》是元代著名诗人郑元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阴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江南水乡风光。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元祐(生卒年不详),字明德,号尚左生。出生于元代的处州遂昌,迁钱塘,有才华和学识的文人。在顺帝至正年间,他被任命为平江儒学教授,后升为江浙儒学提举。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其作品风格清峻苍古。
  1. 诗歌原文
    顾家亭子绿阴阴,杨柳菰蒲岸岸深。鹭下积陂明霁雪,莺啼丛薄度镕金。凉云覆地苔粘屐,疏雨沾衣露满襟。境旷始知清昼寂,舟行忽见白沤沈。锦香承宇花如雾,星采当阶月在林。荷钁课童栽药物,开窗傍水候跫音。湛痴元自能谈易,嵇锻何妨善鼓琴。况是松醪酿初熟,公馀莫厌客同斟。

  2. 诗歌解析

  • 意境与氛围:诗中“绿阴亭子”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一个宁静角落。通过“杨柳”、“菰蒲”、“积陂”、“莺啼”,作者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述亭子周围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生活的态度。
  1. 艺术手法
  • 用词选句:郑元祐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落霞与孤鹜齐飞”等,这些词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 对比与映衬: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突出,如“清昼寂”与“白沤沈”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1. 历史文化背景
  • 《顾氏绿阴亭》的创作背景与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和文人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感到迷茫和苦闷,而郑元祐的作品则表现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 这首诗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顾氏绿阴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