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补之惜花诗

年来直欲挽韶华,柳径桃蹊便是家。
彩锦幕天防横雨,红纱照夜看飞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补之惜花诗》是宋代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诗。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李光,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着卓越政治成就的历史人物。他在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及第,高宗时期担任宣州知州,以出色的行政能力与军事智慧著称。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最终因为直言不讳批评秦桧而被贬至偏远之地。尽管身处逆境,李光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其诗作中不乏忧国忧民的深情与忧虑。

  2. 诗歌原文
    近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挽回青春的流逝,柳径桃蹊便是我心灵的归宿。彩锦的天幕遮挡风雨,红纱映照着夜晚的花火。

  3.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李光在《次韵补之惜花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柳径桃蹊”、“彩锦幕天”等,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还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清新自然,用词考究而不失雅致,展现了李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1. 历史背景
  • 南宋初期,面对金国的侵扰以及国内的动荡不安,李光积极主张抗金复土的政策,反对和议。因此,他的一些诗文也流露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1. 文化影响
  • 作为宋代的文人,李光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他还在政治上有建树,特别是在宋金和议期间,他直言反对和议政策,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在后世被广泛传颂。
  • 李光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次韵补之惜花诗》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情感和时代烙印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人生活以及对国家的深切关怀。通过这首诗,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在文学上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