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三月雨,浩渺灌室庐。
燮调归化工,佞佛计已疏。
乘时舞鳅鳝,快意凫鹜趋。
君来持龙节,问俗浮江湖。
风涛正豗蹙,斯民岂宁居。
一饱不可期,况乃供军须。
素怀澄清志,慷慨时登车。
田畴得安业,十郡通有无。
阴霾会消释,清风为驱除。
渐闻闾里间,欢声变嗟吁。
和徐漕苦雨之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徐漕苦雨之什》是南宋名臣李光所创作的一首古风作品。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北宋灭亡后,李光因政治原因被贬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的一名官员。在这一时期,他经常与友人交流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泽国三月雨,浩渺灌室庐。燮调归化工,佞佛计已疏。
乘时舞䲡鳝,快意凫鹜趋。君来持龙节,问俗浮江湖。
风涛正豗蹙,斯民岂宁居。一饱不可期,况乃供军须。
素怀澄清志,慷慨时登车。田畴得安业,十郡通有无。作者简介:
李光(1078—1159),字泰发,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他是南宋时期的名臣,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进士、知明州等。李光以直言敢谏著称,多次上书皇帝提出治国理政的见解和建议。文学体裁:
《和徐漕苦雨之什》属于宋诗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色彩。作为宋代的诗人,李光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背景。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也有深沉凝重的内涵。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灭亡后的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面对国家动荡和民生疾苦时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批评。
《和徐漕苦雨之什》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情感和思考的文学作品,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