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三月雨,浩渺灌室庐。
燮调归化工,佞佛计已疏。
乘时舞鳅鳝,快意凫鹜趋。
君来持龙节,问俗浮江湖。
风涛正豗蹙,斯民岂宁居。
一饱不可期,况乃供军须。
素怀澄清志,慷慨时登车。
田畴得安业,十郡通有无。
阴霾会消释,清风为驱除。
渐闻闾里间,欢声变嗟吁。

泽国三月雨,浩渺灌室庐。

燮调归化工,佞佛计已疏。

乘时舞鳅鳝,快意凫鹜趋。

君来持龙节,问俗浮江湖。

风涛正豗蹙,斯民岂宁居。

一饱不可期,况乃供军须。

素怀澄清志,慷慨时登车。

田畴得安业,十郡通有无。

阴霾会消释,清风为驱除。

渐闻闾里间,欢声变嗟吁。

注释:泽国的三月,天空中飘洒着绵绵细雨,茫茫的雨水淹没了房屋。调和天地的大自然,就像那位伟大的化工师,他的心思已经转移到了佛教上,而那些奉承他的小人却已经被疏远了。趁着这个时机,像鳅鳝和野鸭一样的人们,开始在水面上快速地穿梭游动,寻求自己的快乐。你来了,手持象征权威的龙节,来到我们这里,询问我们百姓的状况。这个时候,风浪正汹涌澎湃,我们这些民众怎么能安居乐业呢?现在的生活,连填饱肚子都成了一种奢望,更何况还有军队的供给需求呢。然而,我的心中有着澄清世界的志向,所以我愿意在这个时候登上车子,去到田间巡视。看到田野得到了安宁,十郡的道路畅通无阻,可以自由地交流往来。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阴暗的事物和迷信,但终将会被清除,清风吹拂将驱散所有的邪恶和不祥。渐渐地,我听到了村里传来的消息,人们的欢笑声代替了过去的叹息与哀愁。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困苦的诗歌。诗人用“泽国三月雨”开篇,形象地刻画了江南地区连绵不绝的雨季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在潮湿、多雨的天气中所承受的苦难。接下来,诗人以“燮调归化工”一句作为过渡,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的关注以及对人为破坏自然的不满情绪。接着,诗人描绘了农民们如何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辛勤劳作、谋求生计的场景。其中,“乘时舞鳅鳝,快意凫鹜趋”这两句更是直接展现了农民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然而,诗人并未对农民们的处境进行简单的同情或歌颂,而是进一步揭示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背后的社会原因。“君来持龙节,问俗浮江湖。”这句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龙节”象征着权威与地位,而农民则代表着普通百姓的形象,两者在社会地位上的悬殊对比使得诗人对农民的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农民阶层的轻视与忽视。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关注到了农民的生活困苦,更深入地探讨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他认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政策的不公平以及官僚主义的存在,才导致了农民们的贫困与无助。此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改善农民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最后,随着季节的变化,农民们开始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然而,尽管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但是农民们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因此,诗人在诗歌的结尾处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农民的生活状态并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