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多老人,及见九代孙。
君生古崖州,气质清且温。
今年八十二,颇觉行步奔。
白发映红颊,疑是羲皇人。
城东有幽居,潇洒真隐沦。
渊明寓栗里,子美还羌村。
迁流到双泉,得与君子邻。
仁里圣所择,德齿古所尊。
佳节近重阳,黄花已纷纷。
家家社酒香,处处烹鸡豚。
今朝风日好,水落依旧痕。
一散腰脚顽,杖策时叩门。
【注释】
1.琼惟:即琼州。
2.东林:指东晋名士谢安在会稽(今属浙江)的宅第,后人称之为东林寺,又称东林堂。
3.九代孙:谢安有十二个儿子。
4.古崖州:指海南岛。
5.行步奔:行动急促,脚步快。
6.羲皇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或神农氏。
7.栗里:地名,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
8.羌村:地名,在今四川彭水县东北一带。
9.迁流到双泉:指杜甫和李白先后来到成都。
10.仁里圣所择:指杜甫和李白均被朝廷征为官。
11.德齿古所尊:古代以德才高的人为尊贵。
12.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13.社酒香:指祭祀土地神的酒。
14.黄菊:指菊花。
15.家家社酒香:指家家户户都准备祭祀用的酒。
16.烹鸡豚:指杀鸡宰猪。
17.一散腰脚顽:指诗人年老体弱,行动迟缓。
18.杖策:拄着拐杖,策:用马鞭。
【赏析】
杜公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锦江之畔,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而建的祠堂。唐末诗人韦庄曾作《经杜公祠》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门白刃垂新血,玉殿红墙草未腥。异客入秋来万里,片帆孤夜泊千山。清江一曲无人渡,鱼网收残晚霞外。”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完杜公祠后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杜工部的怀念之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史诗”。
杜公祠始建于唐代大历五年(770年),历代屡有修葺,现存的为清代道光年间重建,并易名为“忠节祠”。
此诗前四句写杜公祠的环境与历史,中间四句赞美杜公的品格,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杜公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平易、质朴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却能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