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曾城居,负郭颇幽雅。
田畴绕屋庐,门径绝车马。
但虞水侵门,敢怨风飘瓦。
渊明非避俗,自觉往来寡。
嗟予屏斥久,兹地犹里社。
相望十里间,舟楫幸可假。
风休水亦落,晴日照郊野。
愿言驾柴车,始觉我忧写。
【注释】
①林曾:地名。城东三咏之一,作者自注:“林曾城”。
②负郭:指靠近城外。
③田畴:田地。
④门径:门前道路。
⑤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他隐居田园,不问世事。
⑥里社:乡里聚会,这里指乡村。
⑦舟楫:船桨。
⑧柴车:用木柴作燃料的车子,即草车。
⑨始觉:才觉得,方才感到。
【赏析】
这首七古描写了城东的林曾、城西的城东、城北的城北三个村庄的自然景色和淳朴民风。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追求。
一、二句写林曾城的地理环境。林曾位于城东,地势高峻,环境清幽。作者爱此地,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更有赖于其自然环境的优美。
三、四句写林曾城的田园风光。田野环绕着小屋,门前的道路断绝了车辆行人。虽然担心水涨淹门,但也不敢抱怨狂风吹坏屋瓦。这里的“水”是指江水流经此处形成的湖泊,而“门”则是林曾城中的城门。
五、六句写林曾城中的居民。陶渊明就曾在此地居住,但他并不避世,反而觉得自己与世隔绝。这一句既表现了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作者描述了自己远离城市、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他希望驾上一辆柴车,才能感受到这种宁静与安逸。这里的“柴车”指的是用木柴作燃料的车子,也就是草车。这是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一种隐喻和模仿。
最后两句写林曾城中的风景。天气晴朗时,阳光照耀着郊野;微风吹拂,水面平静。作者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驾上柴车,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林曾城的自然风光、田园生活以及作者的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田园之乐的热爱与追求。同时,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