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古双泉,清驶给万家。
瓶罂昼夜给,舶贾杂邻娃。
蛮童与蜑女,赤脚两髻丫。
常苦藻荇繁,滋蔓掩白沙。
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
十夫勇善没,入水初纷拿。
讵劳斧钺诛,芟荑费锄杷。
除恶去根本,无令再萌芽。
依凭绝纤鳞,惊惧失老蛇。
风吹有縠纹,月照无纤瑕。
铜盆湛冰雪,石鼎发乳花。
馀波及农圃,父老免叹嗟。

【注释】

去地草:指清除了杂草。

城东古双泉,清驶给万家。城东的泉水清澈明净,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千家万户。

瓶罂昼夜给,舶贾杂邻娃。渔民们日夜不停地运送着水瓶,船夫和商人混杂在一起,与妇女儿童为伍。

蛮童与蜑女,赤脚两髻丫。当地的少数民族孩子们赤着脚丫,戴着两个发髻,打扮得像小丫头一样。

常苦藻荇繁,滋蔓掩白沙。他们常常因为藻类和荇菜生长得过于繁茂,以至于覆盖了白色的沙滩。

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树林的影子显得稀疏,蛙鸣声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

十夫勇善没,入水初纷拿。十个人一起勇敢地跳进水里,开始捞起那些漂浮的水草。

讵劳斧钺诛,芟荑费锄杷。这哪里需要用斧头和刀剑来讨伐呢?只需要一把锄头就足够了。

除恶去根本,无令再萌芽。铲除掉这些祸根,不要让它们再次发芽生长。

依凭绝纤鳞,惊惧失老蛇。依赖着那些细长的鱼鳞,让人害怕到忘记了老蛇。

风吹有縠纹,月照无纤瑕。风吹过水面,水面泛起波纹;月光照射下,水面没有一丝瑕疵。

铜盆湛冰雪,石鼎发乳花。铜盆中盛满了冰雪,石鼎上蒸腾出了乳白色的蒸汽。

馀波及农圃,父老免叹嗟。水流带来的余波惠及农田和菜园,使得父老乡亲们免于叹息和嗟叹。

【赏析】

这首词是描写水乡景色的作品。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水乡的风物、人情进行描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水乡风光画。

开头两句“城东古双泉,清驶给万家。”交代了地点和环境。城东有两条泉水,清澈见底,源源不断,供着千家万户饮用。这里不仅写出了水乡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水乡百姓的生活来源——水源的充足和水质的优良。

接下来“瓶罂昼夜给,舶贾杂邻娃。”描绘了人们生活的情景。渔民们不分昼夜地搬运着水瓶,船上的商人和水手也混杂在妇女儿童之间,一派繁忙而又和谐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水乡人民的勤劳和淳朴。

“蛮童与蜑女,赤脚两髻丫。”进一步描述了水乡的民风民情。这里的“蛮童”和“蜑女”指的是水乡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他们穿着简朴,赤着双脚,头戴两个发髻,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自然之美。

“常苦藻荇繁,滋蔓掩白沙。”表达了人们对水乡美景的喜爱和珍惜。水乡的湖水因藻类和荇菜的生长而变得浑浊不堪,但当地人却对此习以为常,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美。这里的“苦”字,既表达了当地人对污染的无奈,又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萧疏失林影,聒聒鸣乱蛙。”则描绘了水乡夜晚的宁静与和谐。夜幕降临,月光洒满湖面,树林的影子若隐若现,蛙鸣声此起彼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十夫勇善没,入水初纷拿。”展现了水乡人民的智慧与勇气。当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他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当需要帮助他人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种精神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示了水乡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讵劳斧钺诛,芟荑费锄杷。”这句话表达了对水乡人民勤劳品质的赞美。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无穷的潜力和活力。同时,也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除恶去根本,无令再萌芽。”则是对水乡人民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彻底根除一切不良因素,让美好的东西永远延续下去,不再出现任何问题和隐患。

最后四句“依凭绝纤鳞,惊惧失老蛇。”则描绘了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神秘氛围。水乡的水面清澈透明,纤鳞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而月光下的水乡更显得幽静而美丽。在这里,老蛇的存在象征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和魅力。

整首词通过对水乡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社会风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和谐安宁、充满希望的美好水乡世界。它既是对水乡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水乡人民精神风貌的认可和颂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