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愧才悭,徒勤再三请。
一聆咸池奏,顿觉哇淫静。
恶句如恶人,浪出必遭屏。
君诗似澄江,万里无滓泞。
我诗昩格律,聒耳类蛙黾。
苏公经行地,亭宇稍葺整。
方池湛寒碧,曾照东坡影。
新诗与妙画,千载未为永。
不闻宗庙器,傍欲间瓦皿。
吾徒且加餐,今古屈伸顷。
何如弃寸绳,要出千尺井。
蓬莱隔弱水,未易凌倒景。
时能访幽独,论文具醪茗。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作者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全诗如下:
作诗愧才悭,徒勤再三请。
一聆咸池奏,顿觉哇淫静。
恶句如恶人,浪出必遭屏。
君诗似澄江,万里无滓泞。
我诗昩格律,聒耳类蛙黾。
苏公经行地,亭宇稍葺整。
方池湛寒碧,曾照东坡影。
新诗与妙画,千载未为永。
不闻宗庙器,傍欲间瓦皿。
吾徒且加餐,今古屈伸顷。
何如弃寸绳,要出千尺井。
蓬莱隔弱水,未易凌倒景。
时能访幽独,论文具醪茗。
注释:
- 作诗(写作诗歌)愧才悭(才华不足)
- 徒勤再三请(徒劳地多次请求)
- 一聆咸池奏(一听《咸池》乐章)
- 顿觉哇淫静(突然感到宁静)
- 恶句如恶人(坏句子就像坏人一样)
- 浪出必遭屏(随便写出的诗就会被丢弃)
- 君诗似澄江,万里无滓泞(你的诗像澄清的江水一样,没有杂质)
- 我诗昩格律(我的诗格调低劣)
- 聒耳类蛙黾(声音嘈杂像青蛙和蛤蟆一样)
- 苏公经行地(指苏轼曾经经过的地方)
- 亭宇稍葺整(亭子稍微修葺整齐了一些)
- 方池湛寒碧(方形的池塘映照着寒冷的蓝色)
- 曾照东坡影(曾经映照着东坡的身影)
- 新诗与妙画(新鲜的诗歌和妙美的画作)
- 千载未为永(千年也没有改变)
- 不闻宗庙器(不知道宗庙中的器皿)
- 傍欲间瓦皿(旁边想要用瓦片盖东西)
- 吾徒且加餐(我们暂且吃点东西)
- 今古屈伸顷(今天和古代的升降都很短)
- 何如弃寸绳(不如放弃一寸绳子)
- 要出千尺井(要挖出一口深井)
- 蓬莱隔弱水(蓬莱被弱水隔开)
- 未易凌倒景(不容易凌驾于它之上的景象)
- 时能访幽独(有时能独自寻访幽深的地方)
- 论文具醪茗(谈论诗文的时候备有酒和茶)
赏析:
此诗是刘长卿晚年所作。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感慨自己才能不高,不能胜任诗歌创作,因此多次请求别人代笔。然而,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于是写下了这首自嘲的诗。
首联“作诗愧才悭”,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自我认识。他意识到自己的才情不足,无法胜任诗歌的创作,因此多次请求别人代笔。颔联“一聆咸池奏,顿觉哇淫静”则通过听《咸池》乐章的感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颈联“恶句如恶人,浪出必遭屏”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无奈和失望。尾联“何如弃寸绳,要出千尺井”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放弃诗歌创作,去寻找其他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困境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