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扳一何苦,政坐爱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栖禅寂。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五松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松寺》是一首由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诗歌,创作时间为大约公元1082年左右至1153年。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李弥逊,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苏州吴县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约七十二岁。他以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而著称,风格豪放。此外,李弥逊还著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他的生平和作品都显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品全文:《五松寺》这首诗的原文是:“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至今梧竹阴,列屋栖禅寂。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意境和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对五松寺的描写,表达了李弥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的向往。《五松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五松寺》作为李弥逊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特色,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