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扳一何苦,政坐爱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栖禅寂。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译文】
秋风萧瑟吹拂客衣,远途去向倚天碧。
攀援登山真够辛苦,只是爱山之癖难移。
人说五松寺是古刹,瞿昙僧曾在此居住。
至今寺院梧桐竹荫中,禅房列立栖隐着僧人。
尘世的羁绊得以解脱,世俗的车马可暂停歇。
脸上露出欢愉的笑容,岩上树影犹如洗耳泉石。
孤云随风飘来又飘去,幽深的山林去无迹留。
高僧侃谈佛法滔滔不绝,独立在少林寺席地而坐。
客人来访不发一言,碧眼如灯照亮庭院柏枝。
钟声梵唱悠扬传出,妙理深意生发在墙壁。
寒灰暗淡青灯昏沉,偶坐长夜直到天明。
归来人境空寂寥,缺月悬挂在山头。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游五松寺时所做。五松为五峰,位于嵩岳少室山西南麓,有五峰耸峙,故名。寺以松多得名,故亦称五松寺。五松寺始建于东晋太康三年(379),唐代已很兴盛。历代屡加修葺,宋元以后,寺宇宏伟壮丽,成为禅宗名刹。
首联“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秋风萧瑟,吹拂着诗人的衣服,他踏上了归途。这两句描写了秋天的天气,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五松寺的心情。
颔联“跻扳一何苦,政坐爱山癖”,诗人登上了山路,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乐在其中,因为他喜欢爬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五松山是佛教圣地,许多高僧都曾在此地修行讲经。这句诗表明了五松山曾经有过许多高僧,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尾联“至今梧竹阴,列屋栖禅寂。”如今五松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房屋众多,充满了禅意。这句诗描绘了五松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佛门净土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五松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五松寺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