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念丘壑,着我胸中云。
偶为山樊居,白云乱衣巾。
物类感湿燥,人情异莸薰。
奇峰霭朱夏,擘絮浮阳春。
兴来揽之游,要观尘外身。
宿云轩
平生念丘壑,着我胸中云。
偶为山樊居,白云乱衣巾。
物类感湿燥,人情异莸薰。
奇峰霭朱夏,擘絮浮阳春。
兴来揽之游,要观尘外身。
【注释】:
- 宿云轩:作者自号宿云轩。宿云轩是作者的书房名。
- 平生:一生。
- 念:思念。
- 胸中云:指胸怀中的抱负。
- 偶为山樊居:偶尔在山中做个隐居的生活。樊,篱笆。
- 物类感湿燥:物类的感触使环境显得湿润或干燥。
- 人情异莸薰:人的性情和气味不同。莸,香草,比喻人品。
- 奇峰霭朱夏:奇峰上笼罩着朱红色的夏天。
- 擘絮浮阳春:春天里,飘散的柳絮像被风吹起。
- 兴来揽之游:兴致来了就要去游览。
- 要观尘外身:要看到尘世之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闲适的山居生活中所创作的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感慨。
首联“平生念丘壑,着我胸中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作者将心中的丘壑比作云朵,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颔联“偶为山樊居,白云乱衣巾。”则描绘了作者隐居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的“山樊居”指的是作者居住在山上的小屋,而“白云乱衣巾”则是形容云雾缭绕、景色迷人的山间景象。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喜爱。
颈联“物类感湿燥,人情异莸薰。”进一步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里,作者通过对比物类的变化和人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感悟。他认为,物类的感受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人的性情和气质却有所不同。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尾联“奇峰霭朱夏,擘絮浮阳春。”最后一句则以生动的景象收尾。这里描绘了一幅奇峰环绕、阳光明媚的画面。其中,“奇峰”指的是山峰奇特壮丽的景象,“擘絮”则是描述春天里飘散的柳絮被风吹起的情景。这些生动的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诗意和浪漫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使其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