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花首湛长老二首 其一

碧眸泓铁面,跣足衲悬鹑。
数日蒲团定,一如泥塑人。
施钱随散掷,忍辱已忘嗔。
丁字何曾识,拈提话转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花首湛长老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李昴英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对一位禅师的怀念与敬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碧眸泓铁面,跣足衲悬鹑。
    数日蒲团定,一如泥塑人。
    施钱随散掷,忍辱已忘嗔。
    丁字何曾识,拈提话转新。

  2. 诗歌翻译与赏析

  • 碧眸泓铁面,跣足衲悬鹑:描述这位僧人的外貌和行为,形容其深邃的眼神和坚定的面容,同时描绘出他赤脚行走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姿态。
  • 数日蒲团定,一如泥塑人:表明这位僧人长时间坐禅修行,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宁静和专注。用“泥塑人”来形容他的神态,意味着他像雕塑一样静止不动,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平静。
  • 施钱随散掷,忍辱已忘嗔:描述了僧人对待财物的态度,他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面对侮辱和不公时所展现出的宽容和忍耐。
  • 丁字何曾识,拈提话转新:这里的“丁字”指的是汉字“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场景或物品,而“拈提话转新”则表达了僧人在言语中透露出的新鲜和独特见解。
  1. 诗人背景简介
  • 李昴英:南宋宝庆二年(1226)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
  1. 诗歌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感怀世事之词。
  • 个人经历:李昴英本人也是一位经历了多次升迁与沉浮的官员,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教义的认同,使他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诗中通过“碧眸”、“泥塑人”、“施钱”、“忍辱”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禅师的形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禅师的精神风貌。
  • 语言风格:李昴英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他高超的文学素养。
  • 主题表达:整首诗以禅师的生活和修行为主线,通过对其形象的描述,展示了禅师超凡脱俗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禅宗文化的传播:李昴英作为宋代文人,通过诗歌传播了禅宗文化,使得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
  • 文人情感的寄托: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李昴英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李昴英的《悼花首湛长老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禅师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作品。它通过对禅师形象的塑造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