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蟠桃岭

不到瑶台白玉京,海中仙果但闻名。
何人为报西王母,岭上如今种已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艮岳百咏 蟠桃岭》是唐代诗人李质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不到瑶台白玉京,海中仙果但闻名。
    何人为报西王母,岭上如今种已成。
  2. 作者简介
    李质为唐代诗人,关于其具体的生平信息较少,仅知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他的诗歌风格和内容多与自然景观密切相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3. 文学背景
    这首诗作创作于唐代,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在唐代,文人墨客常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创作诗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唐代也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诗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4. 艺术手法
    《艮岳百咏 蟠桃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象征手法。首句“不到瑶台白玉京”采用了夸张的比喻,形容蟠桃岭的神秘与美丽。第二句“海中仙果但闻名”则通过“海中仙果”这一形象,暗示了蟠桃的珍稀与非凡。最后一句“岭上如今种已成”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得以实现的欣慰与喜悦。
  5. 主题思想
    《艮岳百咏 蟠桃岭》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对蟠桃岭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6. 文化意义
    《艮岳百咏 蟠桃岭》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为我们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艮岳百咏 蟠桃岭》作为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唐诗及其背后文化内涵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