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屈己尊箕子,黄帝斋心问广成。
惟道集虚观众妙,超然将见不能名。
艮岳百咏 虚妙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艮岳百咏·虚妙斋》是唐代李质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和自然观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在探究《艮岳百咏·虚妙斋》的艺术魅力时,不得不从其作者李质开始。《艮岳百咏·虚妙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质。李质生活在唐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他的创作活动不仅丰富了唐诗的内涵,也展现了个人对道家哲学和自然观的独到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中“武王屈己尊箕子,黄帝斋心问广成”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隐喻,表达了一种谦逊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渴望的不懈追求和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而“惟道集虚观众妙,超然将见不能名”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道教哲学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智慧是超越言语表达的,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领略到宇宙间的奥秘和无限风光。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艮岳百咏·虚妙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思,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是对唐代文化的一种生动展示。同时,通过对诗中哲理的解读,读者可以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个体与宇宙的关系,这对于当代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艮岳百咏·虚妙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也是对道家哲学和自然观的一次深度探索。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启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