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闺入有籍,疏远难见君。
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
兰蕙生同草,鸿鹄心在云。
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
赠黄秀才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黄秀才别》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李觏,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他不仅在哲学、思想领域有所贡献,还是一位改革家和教育家。下面将详细介绍《赠黄秀才别》的相关内容:
创作背景:《赠黄秀才别》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这首诗可能是在李觏担任官职期间,与黄秀才的一次离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祝福。
诗歌原文:
朝闺入有籍,疏远虽见君。
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
兰惠生同草,鸿鹄心在云。
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诗意解析:诗的开始两句“朝闺入有籍,疏远虽见君”描绘了黄秀才虽然身处宫廷却依然保持自己的清白之身。而“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则反映了黄秀才虽然生活清苦,但内心追求高尚的学问。接下来的“兰惠生同草,鸿鹄心在云”表现了黄秀才虽然出身平凡,但仍怀揣着远大的志向。最后两句“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透露出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赠黄秀才别》不仅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之情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的文学作品,也是李觏作为北宋时期一位重要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李觏的思想深度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