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十首 其三

渺渺春江稳,融融午睡腴。
梦回双橹急,望极片帆孤。
皱水风还逆,维舟日欲晡。
云中有行雁,苒苒下平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行十首 其三”是一首明代诗人李以龙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金沙江沿岸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介绍
  • 李以龙:明朝诗人,字以龙,松江府华亭人。李以龙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即有才华,洪武年间被征召入楚王府为纪善,后因忠谨著称,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李以龙的作品风格豪放,富有情感表达,其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1. 诗作原文
    日出东南万里明,高台遥指白云生。
    漫随古道寻花柳,肯向时人说姓名。
    残碣旧诗犹有迹,沧波烟艇已忘情。

  2. 诗歌赏析

  • 第一段:“日出东南万里明,高台遥指白云生。”这两句描写了清晨时分阳光照耀下的壮丽景象,以及远眺天际云朵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 第二段:“漫随古道寻花柳,肯向时人说姓名。”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随意漫步,寻找心中所爱的花柳,不愿与人过多交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 第三段:“残碣旧诗犹有迹,沧波烟艇已忘情。”描述了诗人在古老遗迹前留下的足迹和在烟雨朦胧的小舟上遗忘了世俗之情,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李以龙的“江行十首 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