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采桑子 其二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
十里清香。
解引幽人雅思长。
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
净几明窗。
褪下残英蔌蔌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丑奴儿·博山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辛弃疾罢官之后,他在上饶带湖居住期间,常游览博山,但无心赏玩,而是感慨国是日非,一腔愁绪难以排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词风格豪迈,语言明快,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壮志未酬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丑奴儿·博山道中》全词如下: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玉兔寒蟾影自孤,此意谁传?
古刹夜钟声更迟,碧溪影里小舟横。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君。

上片“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写出了一种豪放不羁和傲然之气,表达了词人对自己人生的笃定和一种超脱的态度,强调不依赖于上天的安排;“玉兔寒蟾影自孤”描绘了月亮的景象,暗示着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清;“此意谁传”则是对这种孤独感受的一种无奈和寻求解答的渴望。下片通过描述夜晚的寺庙钟声、月光下的溪流和小船的倒影,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一叶扁舟轻帆卷”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在宁静的自然景色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释放。最后“暂泊楚江君”则是词人在短暂停留后的离去,透露出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自由的向往。

辛弃疾在创作《丑奴儿·博山道中》时,正值他被贬之后,心境复杂且充满感慨。他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通过描写博山道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人生命运、政治理想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矛盾冲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