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雪堋口庙

岷峨皎皎玉千峰,只欠平川一尺融。
土雾不成云外霰,江沙半杂夜来风。
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
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度战声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祷雪堋口庙》是一首古诗,由宋代的李石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石为宋朝时期的文人,其生平不详,但据诗中的用词和意境,可以推测他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背景中。
  • 在宋代的文化氛围中,文人多以诗词歌赋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祷雪堋口庙》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个人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状态。
  1. 诗歌原文
    岷峨皎皎玉千峰,只欠平川一尺融。
    土雾不成云外霰,江沙半杂夜来风。
    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
    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年

  2. 主题解析

  • 诗歌描绘了岷峨山巍峨壮丽的景象,以及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 通过“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等诗句,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希望通过祈求神灵保佑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景。
  • “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年”一句,则可能暗含了对于社会矛盾或政治不公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担忧。

《祷雪堋口庙》不仅是一首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