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谓名场结净缘,修行随处护龙天。
只今挽下银河水,已污缁尘四十年。
感事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事·其二》是清朝顾炎武的作品,该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评析等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华阳,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后归顺了清朝,并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化建设。顾炎武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历史考据与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原文:《感事·其二》:前狼后虎瞰门庭,同室操戈且不停。旡首群龙齐起陆,复仇九世妄谈经。自由神已开新幕,专制魔须匿旧形。急与民权安反侧,伫看凤诏下青冥。
诗歌内容解析:
- 前狼后虎瞰门庭:描述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局势,暗示朝廷内外的矛盾和斗争。
- 同室操戈且不停:指出内部争斗不断,反映出政治上的混乱。
- 旡首群龙齐起陆:比喻那些曾经受到压制或失势的旧势力重新崛起,意图复仇。
- 复仇九世妄谈经:暗指历史上有多次的复仇行为,但都是无谓的徒劳。
- 自由神已开新幕:象征新时代的到来,可能指政治上的变革和新的政策。
- 专制魔须匿旧形:形容旧有的专制权力仍然隐藏在形式之下。
- 急与民权安反侧:强调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确保民众的权利不受侵害。
- 伫看凤诏下青冥:期待着美好时代的来临,可能是指皇帝的诏书能够传达到远方,带来希望和变革。
创作手法分析:此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通过对时局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和隐喻,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史背景联系:顾炎武的这首诗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动荡和社会矛盾,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切。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关注不仅是出于个人情感,也是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思考。
《感事·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时代变迁和民族命运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它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