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三纲与五常,谁知化外即洪荒。
无人伦理皆为鬼,有丈夫名亦贱商。
他族鼾宁容卧榻,耦俱猜恐在萧墙。
下乔入谷真非计,善变还须再较量。

【注释】

感事 其二:诗题是“感事”,指作者对某件事有所感触,但未说明是什么事件。“二”是第二首的意思。

道在三纲与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这是封建道德的五条基本原则。

谁知化外即洪荒:化外指边远地方,洪荒指远古时代。意思是说这些原则在边远地方和远古时代都是适用的。

无人伦理皆为鬼:没有伦理的人就像鬼神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伦理规范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像鬼神一样可怕,无法无天地胡作非为。

有丈夫名亦贱商:有丈夫气概的人,其名望也像商人一样低下。这里的“有丈夫名”指的是有男子汉气概的人,而商人则以经商致富为荣。

他族鼾宁容卧榻:别的民族鼾睡时,我们怎么可以让他们躺在床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其他民族应该受到尊重的观点。

耦俱猜恐在萧墙:夫妻之间互相猜疑,恐怕会在家庭内部产生矛盾。这里的“耦俱”指的是夫妻双方,“萧墙”则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用来象征家庭内部的矛盾。

下乔入谷真非计:放下架子去求取功名富贵,才是真正的策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功名富贵的看法。

善变还须再较量:善于变化的人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较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这里的“较量”指的是与人竞争的过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通过对一些不道德行为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看法。

第一句“道在三纲与五常”,作者首先指出了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他认为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封建社会,也适用于边远地区和远古时代。

第二句“谁知化外即洪荒”,作者进一步强调了道德规范的普遍适用性。他认为即使在边远地方和远古时代,这些道德原则也都是适用的。

第三句“无人伦理皆为鬼”,作者对那些缺乏伦理规范的人表示了强烈不满。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如同鬼魅一般,让人无法接受。

第四句“有丈夫名亦贱商”,作者对那些自命不凡、看不起商人的人表示了批评。他认为这些人虽然有男子汉气概,但其名望却像商人一样低下。

第五六句“他族鼾宁容卧榻”和“耦俱猜恐在萧墙”,这两联诗句分别表达了作者对其他民族和夫妻关系的看法。他主张应该尊重其他民族,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对其他民族进行压制。同时他也主张夫妻之间应该相互信任,不应该产生猜疑和矛盾。

最后两句“下乔入谷真非计,善变还须再较量”,作者总结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他认为放下架子去求取功名富贵才是真正的策略,而善于变化的人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较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