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中更觉有歧趋,局外闲观局又殊。
天岂可欺文未丧,地何曾坠道须扶。
谁教鬼瞰高明室,竟有人争势利途。
似此熏莸同臭味,那甘戏弄任揶揄。
【注释】
感事 其三:指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此指诗人因受小人谗毁而忧愤难平。
歧(qí):岔路口。
局外闲观局又殊:指身居局外,不卷入政治漩涡的人,只能远远地观看这局中的是非。
天岂可欺文未丧:意谓上天难道可以欺骗,文章没有丧尽?
地何曾坠道须扶:意谓大地岂能因此而崩溃,道德与正义必须扶持。
谁教鬼瞰高明室:意谓有谁在暗中监视那些高官显贵的府邸?
竟有人争势利途:意谓竟然有人为了权势和利益而争斗不止。
似此熏莸同臭味:意谓像薰草、莸草一样,有香就有臭,有好就有坏。这里指善恶不分,好坏相混。
那甘戏弄任揶揄:意谓怎能忍受别人的戏弄和侮辱。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小人诬陷自己的诗篇之一。开头四句,先从大处落笔,以“岐中更觉有歧趋”起头,说政治上发生重大分歧后,就更加感觉到这是一场斗争,而不是什么别的什么问题了。接着写自己置身局外,虽不参与这场斗争,但对它的内幕却了解得很清楚。但小人的诽谤已经造成了影响,弄得社会都对这种斗争表示怀疑,这就使诗人感到忧愤。下面八句则是进一步抒发诗人的苦衷和感慨。
“天岂可欺文未丧”,是诗人的自我宽慰之词。他相信天道是公正的,是不会冤枉好人的;只要坚持正义,公道自会昭彰于天下。“地何曾坠道须扶”,是诗人对正义必胜的信念。尽管邪恶势力一时猖獗,但是终归要失败的。因为人间自有正气在,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邪恶。
最后四句,诗人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些陷害自己的小人。他们不是在明处为害,而是在暗地里操纵着这场斗争的进程。诗人指出了他们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对他们的鄙夷和憎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忧虑和不安。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坚信正义必胜,并决心为正义事业献身。
全诗通过诗人自身的遭遇,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愤慨和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