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
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
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
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
鱼相忘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鱼相忘亭》是一首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诗作,全诗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鱼相忘亭》全文如下: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中鱼儿与亭子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的“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认可和尊重。而“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则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鱼为题材的诗歌非常常见,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而在宋代,李石的《鱼相忘亭》则通过描述湖中鱼儿与亭子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这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的文学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文学作品,《鱼相忘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