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云岩

路转层冈十里馀,武陵传者亦难如。
昔年炼药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
洞外蟠花开锦绣,岩前石溜漱琼琚。
猗欤灵气为时雨,可惜图经阙不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云岩》是宋代李焘的一首著名诗作。该诗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灵云岩》:

  1. 作者简介:李焘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在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与成就。尽管关于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其诗歌作品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对象。
  2. 创作背景:李焘的这首诗作可能写于他游览福建省莆田壶公山的某个时期,即明初辟建灵云殿之前。诗中描绘的是凌云殿所在的灵云岩及其周边风光。
  3. 诗作原文及翻译:《灵云岩》原文如下:
路转层冈十里余,武陵传者亦难如。  
昔年炼药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  
洞外蟠花开锦绣,岩前石溜漱琼琚。  
猗欤灵气为时雨,可惜图经阙不书。  
  • 译文:“山路蜿蜒曲折,经过层层山峦约十里有余,连传说中的武陵人也难以抵达。”
  • “曾经是仙人炼药的地方,如今变成了道士居住之所。”
  • “洞外的花盛开像锦绣一样,岩石前的溪水潺潺清澈如同珍珠。”
  • “这里的灵气滋养着大地,仿佛是及时之雨。”
  • “可惜的是,这样的美景却没有被记载在图经之中。”
  1. 诗作赏析:此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状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具体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古人生活方式的怀念。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2. 文化影响:作为一首赞美南充地区山水美景的诗歌,《灵云岩》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灵云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李焘对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的深刻反映。《灵云岩访蒲景珣不遇以瓜皮题石壁》也是一首与《灵云岩》风格相近的作品,进一步体现了唐代至宋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向往与赞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