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鹄山

西山有佳人,惯踏山下路。
晨吟泽畔风,午睡岩前雨。
莫使儿辈觉,损我岩壑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鹄山》是宋朝时期李焘创作的文学作品

《龙鹄山》的原文描绘了西山佳人的自然景致,通过晨吟和午睡两个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西山有佳人”与“惯踏山下路”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位悠然自得的佳人形象,她似乎习惯了在山林间的小路上漫步,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李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西山的美丽景色和佳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晨吟泽畔风”与“午睡岩前雨”两句,更是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展示了佳人在大自然中的惬意生活。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龙鹄山》的创作背景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因素。《龙鹄山》的创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背景信息,都是分析作品时不可忽视的部分。例如,李焘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频繁吟咏自然景观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李焘的《龙鹄山》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些背景信息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龙鹄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