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翠楼

淳熙元年九月尾,菊未落英梅破蕊。
从来两美难必合,今忽得此一笑喜。
人言地瘴物失时,进忌太蚤退苦迟。
老夫亦岂不自觉,姑与饮酒仍赋诗。
忍令芳草直为艾,封植嘉树宁少待。
夕餐九华可无死,却期老岁于吾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拥翠楼》是宋代李焘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慨和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李焘:宋代著名文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 原文:淳熙元年九月尾,菊未落英梅破蕊。
  • 译文:在淳熙元年的九月末尾,菊花尚未凋谢,梅花刚刚绽放。
  1. 诗句赏析
  • 自然之美:诗中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色,菊花和梅花作为秋天的代表,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
  • 人生态度:通过对比“从来两美难必合”和“今忽得此一笑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生活中偶然相遇的美好时刻的珍视与感激,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流畅、韵律和谐,充分展示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风格。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拥翠楼》作为李焘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文学创作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 文化传承:通过对《拥翠楼》等经典作品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拥翠楼》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