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送神辞 其二 送神

旱既太甚神是吁兮,一勺之水为甘霔兮。
伊神正直歆诚愫兮,三日为霖弥旬注兮。
我稼既兴舟在步兮,微我两公余曷愬兮。
击鼓其镗山之下兮,桂酒椒浆饯神去兮。
功成惠孚去不顾兮,携幼扶鲐民塞路兮。
卒相有年多黍稌兮,泽惠无忘永终古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迎送神辞》由宋代李洪所作,是一首描绘干旱期间求雨仪式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以下将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宋代李洪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其作品多表现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创作时期:此诗作于干旱之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灾的无奈以及祈求神灵的庇护。
  • 文学地位:《迎送神辞》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更因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1. 主题内容
  • 干旱祈雨:诗歌开篇即提到“岁大旱兮我民之恫”,表达了对干旱带来的苦难和对及时降雨的渴望。
  • 神明崇拜:诗中提到“惟龙湫兮其源莫穷,利万物兮精神可通”,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敬畏。
  • 祭祀仪式:诗歌详细描绘了祭祀时的场景,如“击鼓坎坎兮于神之宫,薄采溪毛兮馈进两公”,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
  1. 艺术手法
  • 象征意味:诗中通过“一勺之水为甘霔兮”等句子,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雨水比作宝贵的水源,寓意深远。
  • 语言风格:李洪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击鼓其镗山之下兮”,“桂酒椒浆饯神去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韵味。
  • 结构布局:诗歌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干旱到求雨再到祭祀结束,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给人以清晰的阅读体验。
  1. 社会意义
  • 文化传承:该诗作为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精神寄托:诗中的祈雨、祭祀等情节,反映了古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和依赖神灵的心理,也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深刻反思和精神寄托。
  • 教育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现代人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可以看出《迎送神辞》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对于读者来说,它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