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北风行

北风叫枯桑,玉沙粼粼光。
天寒山路石断裂,驻马相看辽水傍。
军容带甲三十万,都护宝刀冻欲断。
旄头夜落捷书飞,少年金紫就光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北风行》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而非宋代诗人李龏的所作。这首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李峤,字巨山,唐朝诗人,与赵嘏、宋之问、刘希夷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风豪放,擅长五言古诗。
  1. 原文内容
  • 北风叫枯桑,玉沙粼粼光。天寒山路石断裂,驻马相看辽水傍。
  • 军容带甲三十万,都护宝刀冻欲断。旄头夜落捷书飞,少年金紫就光辉。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风吹动枯桑,反射出玉色的光泽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作者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 第二句“天寒山路石断裂”描写了冬天的严寒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军容带甲三十万”和“都护宝刀冻欲断”两句,表现了军队的雄壮和将领的坚韧不拔,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 最后两句“旄头夜落捷书飞,少年金紫就光辉”描绘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场景,象征着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繁荣。
  1. 创作背景
  • 《塞上北风行》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强盛时期。这首诗可能是用来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事的关心和对战争的看法。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国家的深情。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被后世传诵不衰,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塞上北风行》不仅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