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苦寒歌

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
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
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
征西将军持短兵,驰马夜渡黄河冰。
关东诸将面欲裂,严光独钓桐江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苦寒歌》,一首描绘深山幽居之苦的宋代诗作,由宋末元初诗人李坦之所作。此诗以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与不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山中苦寒歌》的作者是李坦之,字道坦,钱塘人,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文人的隐逸情怀。
  1. 诗歌内容
  • 诗中“深山苦寒弗可居,门前积雪三尺馀”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恶劣,大雪封山使得生活环境极其艰苦,门前的积雪深厚,难以行走。这反映了诗人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无奈和辛酸。
  • “阴崖一夜石脱骨,寒溜万瓦冰垂须”进一步描绘了严寒天气下的场景,阴崖上的石头因寒冷而断裂,冷溜如水般从屋瓦上滴下,形成一片冰挂。
  • “道人冻卧山之麓,暮爇松明煮溪绿”展示了道人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仍坚持修行的情景,点燃松明,用煮溪中的绿叶为生。
  • “山阴孤棹期不来,梦入幽崖闻折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尽管生活艰辛,但仍旧怀揣着希望,梦见自己乘舟穿越幽深的山崖,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
  1. 思想情感
  • 《山中苦寒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困境的精神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通过深入了解《山中苦寒歌》,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艰苦环境时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超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