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共短檠,心事熟论评。
岂我非同志,于公不用情。
几多才莫试,有此恨难平。
旧友凋零尽,悲哉伐木声。
挽叶子仪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叶子仪二首·其二》并非杜范的作品,而是宋代刘克庄的作品。杜范和刘克庄是两位不同的文学家,他们分别代表了宋代的两派不同的文学风格。《挽叶子仪二首·其二》是刘克庄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友情、才能与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旧友凋零的哀叹。在诗中,“旧友凋零尽,悲哉伐木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揭示了他对生命易逝的认识。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未能施展的遗憾。“岂我非同志,于公不用情”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无奈。这种情绪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才不遇和怀才不遇的现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
这首诗也是对人生命运的一种感慨。“几多才莫试,有此恨难平”描绘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无奈和痛苦。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一种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才能与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深层次问题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心态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支持。
《挽叶子仪二首·其二》是刘克庄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友情、才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刘克庄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思考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