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二首 其二

一叶阶前落浅黄,已知秋色渡长江。
百骸假合宁长健,万虑丛生未肯降。
荒草露寒飞蝶尽,暮山烟带白鸥双。
倚栏独立浑无语,时把残篇对小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秋二首·其二》是宋代杜范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新秋二首·其二》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生命与时间交织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与诗意
  • 宋杜范《新秋二首·其二》:“一叶阶前落浅黄,已知秋色渡长江。”描述了树叶由绿渐变为黄,如同江水般流淌过秋天的景象。
  • “百骸假合宁长健,万虑丛生未肯降。”反映了人生的脆弱性,即使身体强健,心中的种种忧虑仍旧如影随形。
  • 结尾“荒草露寒飞蝶尽,暮山烟带白鸥双”则以自然界的宁静来反衬内心的动荡与无奈。
  1. 诗人背景与时代环境
  • 杜范的时代:据记载,杜范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
  • 作品主题:杜范的诗歌中常涉及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关系,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引发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层次思考。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意象运用:杜范在《新秋二首·其二》中巧妙地使用“一叶”、“浅黄”、“渡长江”等意象,形成了一幅秋日景象图,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韵味。
  • 情感表达:诗中的“百骸假合宁长健,万虑丛生未肯降”表达了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即尽管外表强健,内心的忧虑却难以平息。
  • 文学价值:《新秋二首·其二》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本。

杜范的《新秋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秋天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意的作品。通过对其细致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领略到诗歌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