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籍重脩旧额存,从今便可养胚腪。
只愁均赋无良法,巨室逃杨复放豚。
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范,字成之,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五》体现了宋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杜范,字成之,黄岩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70年),卒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享年六十四岁。少受学于朱熹,嘉定九年(1216年)举进士,端平元年(1234年)改授军器监丞。入对言君相之私未去,更新之效未覩。及为御史,以言事忤时相,去职。淳祐间,累拜右丞相,上五事,继上十二事,尽革旧弊。卒,谥清献。所著述,有古律诗歌词五卷,杂文六卷,奏稿十卷,外制三卷,进故事五卷,经筵讲义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诗歌原文:载籍重脩旧额存,从今便可养胚腪。只愁均赋无良法,巨室逃杨复放豚。
诗歌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修书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载籍重脩旧额存”,意味着修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重视和维护。”从今便可养胚腪”,暗示着通过修书可以培养人才和传承知识。”只愁均赋无良法”,反映了诗人对于均赋制度存在的弊端的担忧。”巨室逃杨复放豚”,可能是指一些豪族大地主逃避税收,继续放纵奢侈的行为。
杜范的《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