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垂成虑正长,民风安得反醇庞。
交征上下方旁午,何以为谋淑此邦。
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六》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杜范,字成之,黄岩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卒于理宗淳祐四年,享年六十四岁。他早年受学于朱熹,并在嘉定九年(121年)举进士,端平元年(1234年)改授军器监丞。他在朝中担任过御史、右丞相等职,曾上五事、继上十二事,以革除旧弊为己任。他的文学作品有古律诗歌词五卷,杂文六卷,奏稿十卷,外制三卷,进故事五卷,经筵讲义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原文及翻译:《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六》原文为:“事已垂成虑正长,民风安得反醇庞。交征上下方旁午,何以为谋淑此邦。”其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国家大事即将成功,但仍需长期思考和准备。民众希望能够享受到安稳的生活环境。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他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诗意与赏析:《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六》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诗中“事已垂成虑正长”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即将成功的关注;“民风安得反醇庞”则是希望民众能够享受到安定的生活环境。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
杜范的《和阳秀才惠诗七绝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也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