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到眼只眵昏,出郭寻山聊解纷。
驱马去迎三丈日,与僧同卧一窗云。
竹间挥麈风相及,松下烹茶手自分。
回首微官堪底用,他年泉石是知闻。
次韵洪驹父集东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洪驹父集东山》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汪藻所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官场生涯后,选择远离尘世、归隐自然的情感。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他不仅在崇宁五年(1106)中了进士,还在高宗朝中逐步攀升,累官至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重要职位。然而,在权力的中心地位和繁忙的政治活动背后,汪藻的内心却感到空虚和疲惫。因此,在《次韵洪驹父集东山》中,他借山水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次韵洪驹父集东山》全文如下:
文书到眼只眵昏,出郭寻山聊解纷。
驱马去迎三丈日,与僧同卧一窗云。
竹间挥麈风相及,松下烹茶手自分。
回首微官堪底用,他年泉石是知闻。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繁忙的官场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经历。诗中的“文书到眼只眵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面对繁琐公务时的无奈与疲劳;而“出郭寻山聊解纷”则透露了一种逃离都市喧嚣、寻求精神宁静的向往。通过与僧人共同享受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诗末的“回首微官堪底用,他年泉石是知闻”,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现世官职的淡然处之与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次韵洪驹父集东山》不仅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远哲理、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挣扎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