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连深竹楚江干,分与幽人宴坐看。
映得图书终日翠,凄成风雨未秋寒。
渭川昔漫夸千亩,锦里今须种数竿。
移取辟疆园畔去,免教童子报平安。
题何子应竹君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何子应竹君轩》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文学家汪藻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汪藻,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人。他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习诗作,其诗歌创作深受唐代诗人的影响,尤其崇尚白居易和柳宗元等人的作品。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原文:
苔连深竹楚江干,分与幽人宴坐看。映得图书终日翠,凄成风雨未秋寒。
渭川昔漫夸千亩,锦里今须种数竿。移取辟疆园畔去,免教童子报。诗歌解析:首句“苔连深竹楚江干”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竹林景象,苔藓覆盖在深深的竹子之上,使得江水显得更为清澈。第二句“分与幽人宴坐看”表达了诗人邀请一位幽静之人来此共饮共赏的情景。第三句通过描述竹影映照在书籍上,以及风吹动竹叶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第四句“渭川昔漫夸千亩,锦里今须种数竿”则展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昔日渭河平原广阔到可以夸耀千亩,如今则需要种植数株竹子来点缀。最后两句“移取辟疆园畔去,免教童子报”意味着将这个小轩阁移到花园边,避免让孩子们打扰这里的宁静。
《题何子应竹君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表达。它通过对竹子、图书等元素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