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中放船归阳羡

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
舟人坐恐雪为祟,娇鸦又舞天边城。
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
遥遥烟堤护玉镜,滉滉云海浮金钲。
揽衣坐数踵间息,窥见宇宙无馀情。
灯花也似调儿女,咄咄笑我长宵征。
我生底处不堪著,未归且杂吴儿耕。
纵无邻翁饮子美,会有稚子迎渊明。
仙山况闻连洞壑,饵术或可求长生。
闲中日月吾所有,此外付之人重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汴中放船归阳羡》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舟人坐恐雪为祟,娇鸦又舞天边城。天公知我不足厄,乞与十日霜风晴。遥遥烟堤护玉镜,滉滉云海浮金钲。揽衣坐数踵间息,窥见宇宙无馀情。灯花也似调儿女,咄咄笑我长宵征。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还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汪藻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能够引人深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高宗时期,汪藻身处官场,历经宦海沉浮,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诗中的“天公知我不足厄”反映了他对命运的不屈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失乐观的心态。同时,“乞与十日霜风晴”表达了他渴望改变现状、迎接新气象的愿望,显示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汴中放船归阳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分析这首诗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情感。汪藻擅长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例如,“流澌欲作环佩鸣,枯木未肯回春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来比喻人的心境,通过水流和枯木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这种用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的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汴中放船归阳羡》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展现了汪藻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美,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