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故相留公 其二

明伦一疏笔如椽,痛扫凶邪四海传。
故使北人骑屋望,时闻南面独班宣。
虽言上眷尤浓甚,只著前衔固怆然。
旧日恩堂炊已熟,夕阳败柳奈号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故相留公其二》是一首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汪梦斗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不仅是汪梦斗文学创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研究当时历史背景、政治形势及文化环境的重要文献。具体如下:

  1. 作者介绍
  • 汪梦斗,字以南,号杏山,徽州绩溪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歌方面。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怀,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1. 作品原文与译文
  • 原文“明伦一疏笔如椽,痛扫凶邪四海传。”描述了汪梦斗以笔为刀,批判社会上的邪恶现象,其文辞犀利、情感深沉,足以让四方传颂。
  • 译文则表达了对这种批判精神的高度赞扬,认为汪梦斗的作品能够震撼人心,影响广泛。
  1. 创作背景
  • 在元朝建立初期,许多南宋遗民纷纷投靠北方,寻求新的出路。汪梦斗作为一位不仕元朝的文人,他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引起了时人的广泛关注。这首诗可能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表达了不愿屈服于现实的态度。
  1. 赏析与解读
  • 诗中“虽言上眷尤浓甚,只著前衔固怆然”展现了汪梦斗对于自己政治生涯的复杂感受。一方面,他对元朝廷抱有期望;另一方面,他又因未能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而感到悲伤和无奈。这种情绪在他作品中屡见不鲜,充分体现了他在政治和个人信仰之间挣扎的心理状态。
  1. 文学价值
  • 作为宋末元初的诗歌代表,《上故相留公其二》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其语言精炼、意象生动,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展示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欣赏《上故相留公其二》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诗歌内容至关重要。
  • 学习诗歌鉴赏技巧,可以帮助更好地解读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 关注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和评价,有助于全面认识诗歌的社会意义。

《上故相留公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意义的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境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