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和李子仪重阳日

劲风疏雨深秋节,古寺重扃独坐人。
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
登高莫作西城望,把镜须怜白发新。
持酒劝君休惜醉,定知归日不盈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和李子仪重阳日》是北宋诗人沈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志向。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沈遘,字文通,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卒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历任江宁府通判、知制诰、知杭州等职。在官场上,沈遘以其公正廉明著称,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爱戴。他的仕途虽不算顺遂,但最终能够以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政绩赢得后人的回忆和敬仰。沈遘去世后,其《西溪集》成为研究宋代文化的珍贵文献。

  2. 诗歌原文
    劲风疏雨深秋节,古寺重扃独坐人。
    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
    登高莫作西城望,把镜须怜白发新。
    持酒劝君休惜醉,定知归日不盈旬。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沈遘在重阳日所作,通过描绘秋天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归乡时光的珍惜。首联“劲风疏雨深秋节,古寺重扃独坐人”描绘了深秋时节,劲风吹拂,雨意疏落的景象,一个孤独的人坐在古寺中,透露出一种凄凉的美。颔联“菊色未开期有待,萸香欲佩使谁纫”则进一步描写了菊花尚未盛开,而茱萸的香气让人想起了采摘的时节,但不知该送给何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颈联“登高莫作西城望,把镜须怜白发新”表达了诗人对于登高远眺的失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在镜前看到自己白发的新发现。尾联“持酒劝君休惜醉,定知归日不盈旬”则鼓励友人不必因贪杯醉酒而耽误归乡的时间,因为知道归乡的日子不会太久。

  4. 创作背景:据《宋史·沈遘传》记载,沈遘在任职期间,曾参与编纂《西溪集》,这部文集包含了他在任期间的一些诗文作品。《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和李子仪重阳日》就是其中的一篇作品,体现了他在重阳节这一天所抒发的情感和思考。

《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和李子仪重阳日》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北宋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还能够深入体会到古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友情的感悟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