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

北固峨峨铁瓮完,京口浩浩海门连。
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
西府旌旗犹壮睹,南朝宫殿尽苍烟。
登临不用成悲感,自得开怀一旷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是宋代诗人沈遘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沈遘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透露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豁达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沈遘,字文叔,号东阳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2. 诗的主题内容:此诗通过描绘润州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诗中“北固峨峨铁瓮完,京口浩浩海门连”两句,形象地勾勒出长江入海的壮观景象。
  3.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壮丽的自然之中。如“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4. 文化背景:诗中的“北固”、“京口”等地名,都与当时的地理位置有关。诗人对这些地点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其自然景观,更体现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关注。诗中多次出现的“登临”,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尘世纷扰,寻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5. 审美意义:沈遘的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境界的美学追求。

沈遘的《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不只是简单的景物描写,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