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京口先寄孙少述并呈晏子俞

为郡无闻困米盐,先生有道独幽潜。
豫章因甚尊徐孺,益部何能诎蜀严。
已脱簿书身自放,肆寻山水意宁厌。
京江最欲方洋处,愿从屏星卷画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至京口先寄孙少述并呈晏子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春天,李白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归途中。诗中表达了李白对自己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1. 诗歌背景:李白在唐朝初期曾受到唐明皇(即唐玄宗)的赏识,被赐金放还。这首诗写于他离开首都长安东归时所乘的舟船经过京口,而当时孙少述和晏子玉正在京口等待他的到来。因此,诗人在诗中向二位朋友致以问候并表达了自己即将启程的心情。

  2. 内容解读

  •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描绘了一幅长江和北方山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河的眷恋之情。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零远行的孤蓬,暗示了自己远离故土、四处漂泊的处境。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句诗表现了李白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告别的场景被赋予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同时“萧萧班马鸣”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诗中的对仗工整,如“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体现了李白对古典诗词格律的娴熟掌握。

《将至京口先寄孙少述并呈晏子玉》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不仅展现了李白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