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扬州与中甫才翁偕行

相遇得所好,相从如所期。
平生慕朋友,形迹无牵羁。
道路远千里,冬春逾再时。
要将穷吾乐,勿厌行迟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扬州与中甫才翁偕行》是宋代诗人沈遘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沈遘(967年—1018年),字子高,号云溪居士,宋代杭州钱塘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 创作时间与背景:诗题中的“中甫”和“才翁”应是诗人的朋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是沈遘创作此诗的主要原因。同时,这首诗也可能是在特定的社交场合或因缘际会之下创作的。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相遇得所好,相从如所期。平生慕朋友,形迹无牵羁。道路远千里,冬春踰再时。要将穷吾乐,勿厌行迟迟。
  • 译文:我与中甫、才翁相遇并深喜之,我们像约好了一样同行。我一生都仰慕朋友之情,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到有任何牵绊。虽然路途遥远需要跋涉千里之外,但只要能够尽情享受这旅途的快乐,就请不要嫌行程缓慢,让我们慢慢行走以体验这份乐趣。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在旅行中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与朋友同行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平实的语言,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的“相遇得所好,相从如所期”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与朋友的友谊深厚,还表达了与好友同行的满足与喜悦。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集中在友情和旅行的乐趣上,通过对旅途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可以看到《自扬州与中甫才翁偕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部生动的情感记录,展示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