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秋杪感怀

秋入孤城万木凋,荒山野水出林梢。
澧中夷落无烽火,湖上风云有斗蛟。
经岁杜门人不识,终身谢事世何嘲。
故庐寂寂乌峰下,谁为迎霜葺草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阁秋杪感怀》是沈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沈辽:宋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 创作背景:虽然关于沈辽的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可以推测,作为宋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1. 诗歌原文
  • 秋入孤城万木凋:秋天的萧瑟气息笼罩了孤独的城池,周围的树木也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凋零衰败。
  • 荒山野水出林梢:荒芜的山峦与荒野间的水流从树林中涌出,展现出一幅荒凉的景象。
  • 澧中夷落无烽火:在宁静的澧水中,曾经的战争烽火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水面上的波澜和湖面上的风浪。
  • 湖上风云有斗蛟:湖面上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如同蛟龙争斗一般,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 经岁杜门人不识:岁月流转,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以至于人们忘记了他的存在,无人识其真名。
  • 终身谢事世何嘲:为了避开世俗的纷扰,诗人选择了隐居生活,即使面对世人的嘲笑,他也毫不在意。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寂静、凄凉而又充满力量的世界。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诗句,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格律严谨: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特色。

《西阁秋杪感怀》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超脱的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自然、思考人生的新角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