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是宋代诗人沈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2. 词牌名解析:这首七言绝句的词牌名为“次韵”,表明这是一首遵循原诗韵律创作的新诗。次韵通常是指根据原作的风格和意境进行创作,使得诗歌在形式上保持了一定的相似性,但内容上又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3. 诗句鉴赏

  • 闲绕篱头看菊花:描述了诗人在篱笆旁边悠闲地观赏菊花的情景。这里的“篱头”指的是篱笆边的花坛或者种植菊花的地方,“闲绕”则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通过这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平和。
  • 深黄浅紫自窠窠:描绘了菊花的颜色和形态,用“深黄浅紫”形容菊花的颜色层次丰富,而“自窠窠”则可能指菊花的花蕾紧密排列,形成了自然的花团。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
  • 清于檐卜香尤耐: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菊花香气的独特之处。这里的“清于檐卜”可能指的是菊花的香味清雅脱俗,能够让人感到清新舒适,而“香尤耐”则强调了这种香气的持久和不易消散。这句诗传达了一种高雅、清新的氛围。
  • 韵比猗兰色更多:通过与“猗兰”这一传统花卉相比较,突出了菊花在香气之外的其他优点,如色彩的多样性。这里的“韵比”可能指的是菊花在香气之外还具有独特的韵味,而“色更多”则强调了菊花色彩的丰富多样。这句诗既表现了菊花的外在美,也赞美了它的内含品质。
  • 九节番疑今日是:这里使用了“九节”一词,可能是在描述某种特定品种或品种特征,“疑今日是”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天的惊喜和好奇。这句诗充满了神秘感和期待,让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种菊花的信息。
  • 一樽未觉晚秋过: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菊花时的愉悦心情。这里的“未觉晚秋过”意味着尽管已经到了深秋时节,但诗人却并未感受到秋天带来的萧瑟和寂寥,反而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从教白发须簪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接受。这里的“白发须簪遍”形象地描绘了老年人的头发白而稀疏的状况,而“从教”则是表示无奈的态度,意味着无论年龄多大,都要继续追求美的事物。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且任当筵作笑歌: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作乐时的心情。这里的“且任”意味着诗人愿意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不拘小节;“当筵”指的是宴会现场,“作笑歌”则表达了诗人在欢庆气氛中的愉悦心情。这句诗传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沈说生活在宋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文人墨客之间常常相互酬唱,以诗会友。沈说作为一位诗人,很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尚。

  2. 文化意蕴

  • 自然之美: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象征着高洁、坚韧和长寿。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观察和赞美,传递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 文人情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在喧嚣的世界中,诗人选择静下心来欣赏自然之美,这种宁静和专注体现了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七言绝句,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同时,这首诗也是宋代文人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的体现,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