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秋凋叶尚存,藤梢橘刺傍颓垣。
非关蠹蚀萧萧影,似带鹅溪淡淡痕。
半树残阳峰顶寺,一林寒月渡头村。
金丸莫遣频抛却,零落霜条剩沁园。
黄叶七律四首 其二
介绍
《黄叶七律四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沈隐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沈隐思巧妙地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种种情感与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诗的第一句“风飙催送景苍凉”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在这里,“风飙”暗示了强烈的自然力量,而“催送”则表现出一种推动、加速的意味,使得整个景物显得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秋天景象的萧瑟,还隐含着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
诗中的“旧绿残红忽改妆”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这里,“旧绿”与“残红”分别代表了夏天与秋天的色彩特征,而“忽改妆”则形象地表达了色彩转变的瞬间与突兀,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无情。这样的描写既富有画面感,也触动人心,使人产生对自然界无常之美的感悟。
诗句“霁野空怀三径菊,云峦新染六铢裳”通过对“三径菊”与“六铢裳”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心态。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菊花盛开,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六铢裳”则暗示了简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诗人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哲学。
最后一句“极目郊原天地肃,吟情无限倚斜阳”,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极目郊原”描绘了诗人放眼望去的景象,充满了广阔的空间感;而“天地肃”则形容了那种肃穆、庄重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吟情无限倚斜阳”,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无尽感慨和深情厚意。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身上,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希望和乐观的态度。
《黄叶七律四首 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读者,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