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一 忆吴江赏木樨

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圆高树影。
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 其一 忆吴江赏木樨》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少年时期在吴江赏木樨(桂花)的记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桂花香气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创作于南宋时期,辛弃疾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词人,其作品中充满了爱国情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此词的创作时间、地点以及具体情景不详,但词中通过回忆少年时的赏木樨经历,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文学价值: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追忆,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桂花的描述,词中传递出了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辛弃疾以豪放不羁著称,这首词中的细腻描写与他的豪放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3. 艺术特点:在艺术表现上,《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上片的回忆,描绘了作者年少时豪情壮志的景象,而下片则通过桂花的美好,引出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整体而言,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显示了辛弃疾作为词坛巨匠的文学魅力。

  4. 文化意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词作,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友情和青春的记忆。这种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启发了人们对于过去时光的珍惜。

《清平乐 其一 忆吴江赏木樨》是一首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体会到宋代词人的高超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关推荐